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葛剑雄:从天下到世界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5-10 | 15471 次浏览 | 分享到:

蒙古人非常厉害。元朝的时候,中国的疆域比今天的国土还大,但为什么中国人的思想还是没有传播出去呢?因为蒙古人进了中原后,发现种粮食的日子比放牛羊要过得好,所以就不想走了。元朝的统治者换成了蒙古人,但制度还是用宋朝留下来的。蒙古人是军事上的征服者,文化上的被征服者。明朝时候,中国人关于天下的观念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到了清朝,满族人和蒙古人一样,除了皇帝换了以外,其他的制度都沿用明朝的。所以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天下中心的观念一直没有改变过。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文化,是持续发展的。不要忘记一个特殊的情况,朝鲜以前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到了近代才脱离;日本则一直以中国为榜样,到了近代才学习西方。中国北面是游牧民族,虽然他们军事上强大,但文化上还是相当落后的,所以外面的文化从来没有机会正面进入中国。历史上,几次中外交流的机会都只差临门一脚。东汉时候,和帝永元五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已经到了波斯湾,再过去可能就到达罗马帝国,而甘英被别人一吓就回来了。当时也没有人追究他,可见汉朝并没有迫切想要开展对外联系的愿望。为什么中国人缺少对外联系的动力?如果你拿着一张地中海的地图,会发现周围“群星灿烂”,下面是埃及文明,过来是希腊、罗马、小亚细亚。而且地中海是内海,航行很容易,不会像太平洋上老有台风,可以做买卖,可以攻城,还可以当海盗,而且这些国家往往资源非常有限,要依靠外国。像北非盛产橄榄油,罗马帝国就扩展到北非,把橄榄油运回自己的地方。我们对比一下中国的条件,中国往外能到哪里去?到朝鲜?到日本?这些地方都比中国落后,他们还要到中国来,中国人怎么可能产生要航海寻求财富的想法呢?为什么波斯人要恐吓甘英呢?波斯人在做丝绸买卖,中国人把丝绸卖给波斯人,波斯人再卖给罗马人。他们怕中国人到了罗马后,就把丝绸直接卖给罗马人,所以就吓唬甘英,不让他过去。

任何外面来的都叫朝贡,但肯定不跟外国做买卖

再说说中国的对外贸易。开辟了丝绸之路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贸发达,恰恰相反,中国是不承认需要外贸的。天朝无所不有,谁稀罕你的东西?所以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几乎没有中国人,以西亚人为主。为什么要卖丝绸?因为路那么远,东西一定要既轻又贵重。中国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外贸。我们有粮食,我们地大物博,我们什么都有。中国是天朝大国,那些小国家的人是野蛮人,让他们来朝贡就好了。所以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质是朝贡。那为什么外国人这么蠢,非要来进贡呢?因为我们历来的皇帝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我是大国,你是小国,我是文明的,你是野蛮的,所以我们实行的方针叫薄来厚往,你给我1个,我给你10个,不会让你吃亏。这么一来,小国的积极性就很高。比如日本很多博物馆里都有中国皇帝给的诏书,最早的一颗金印是东汉皇帝赐予的,上面刻着“汉倭奴王”。我们称日本为倭奴,人家还放在那里当国宝。日本人是讲实际的,知道到中国朝贡有很多好处。明朝初年我们曾经不允许日本来朝贡,但他们非要来。来了以后,中国和日本定条件,要求他们3年来一次,他们坚持每年来1次;要求他们来300人,他们就来500人。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来朝贡的,中国都要包吃包住,而且回赐的东西肯定要超过贡品很多倍。他们还可以免税买东西,来一次绝不会吃亏。

任何外面来的都叫朝贡,但肯定不跟外国做买卖,后来就是有贸易也是民间贸易。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怎么可能有外贸的概念呢?唐朝时,阿拉伯商人到广州来,人数众多,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社区”。“社区”的居委会主任还是阿拉伯人,叫番长。但是几乎没有中国人跑到外面去做买卖。宋朝时,泉州也是阿拉伯人的天下,现在还能看到阿拉伯人的墓地、建筑遗址。

那么中国人是不是没人想做生意?有,福建人就想做生意。福建山多地少,完全靠农业过不了好日子。另一方面,福建有很多优良港湾,附近就是东南亚,但是朝廷禁止他们开展贸易。到了清朝,就更有诱惑了,因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已经到了台湾岛和东南亚,他们带来了中国最缺少的白银。如果把茶叶、丝绸卖到国外,比内地的价格高好几倍。在这种情况下,福建人开始铤而走险,以走私的形式买卖,并产生了所谓的海盗。其实这些人是得到福建地方官支持的,因为地方官知道福建的情况,而且这些人还给福建的官员好处。但是朝廷镇压,地方就没办法了,走私商人就出钱雇佣日本武士对抗自己的政府。照理说,这些人是想创造财富,但是他们没得到政府的鼓励。

到了乾隆的时候,英国为了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专门派人去北京谈判。以前,清朝规定所有外贸只能集中在广州这一带,中国人于是不同意和英国人谈判。英国人想了一个主意,说这次不是来谈判的,是为皇上80大寿贺寿的。乾隆很高兴,但是官员说皇上的寿辰已经过了,你们怎么才来?英国人说,我们路途遥远,不知道,补贺寿也可以。这样才让他们进京。英国人沿海一路过去,摸清了中国的海域情况。

读者留言

  请不要发表违法违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