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玉器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07 | 486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玉"益寿"谷纹璧

  玉"益寿"谷纹璧,汉,高13.2cm,宽10.5cm,厚0.5cm。清宫旧藏。

  玉璧青白色,有暗黄色斑。璧圆形,体扁平,内、外边缘处凸起,两面纹饰相同,均饰颗粒状谷纹。璧的上缘之外饰有透雕的"益寿"二字,字两侧分别雕一螭和一龙。螭为回首状,身有环点,长角。龙为阔嘴长唇,似由鳄演化而来,龙身有鳞,四肢及后身似兽身。

  清宫档案有关于"益寿"璧进宫的记载,称其为"拱璧"。

  玉辟邪

  玉辟邪,汉,长13.2cm,宽4.8cm,高8.6cm。

  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

  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神态凶猛,造型表现力与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此物有一定的重量且重心低,可做玉镇使用。

  玉蝉

  玉蝉,汉,长2.9cm,宽2.1cm,厚0.8cm。清宫旧藏。

  作品为白玉质,有褐色斑,薄片状。扁腹,腹下有纵向的直线纹。长翅,翅上无翼纹。小头,双目凸出于头两侧。

  玉蝉的使用历史较长,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后至汉代的各个时期,蝉都是玉质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玉蝉的用途主要有两项,一为佩饰,流行于商之前。汉代玉蝉多为逝者口中的含玉,称为" "。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种入葬习俗。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 为一组小牲畜,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的玉蝉,其上多无穿绳挂系之孔,用蝉作 有祝愿逝者蜕变再生之意。

  玉螭凤纹 

  玉螭凤纹 ,汉,宽6.5cm,高7.8cm。清宫旧藏。

  玉为暗白色,局部呈褐赭色,片状,中部为心形玉片,表面饰云纹,中心有孔。玉片上部透雕云头装饰,两侧分别透雕螭、凤,螭细身,大臂,长角,长尾,凤亦细身,长尾,头顶之翎长而分叉。
     
  玉夔纹 形佩

  玉夔纹 形佩,汉,长12.3cm,宽3.6cm。清宫旧藏。

  玉为暗白色,片状,弧形,较璜的弧度小,上部有尖锋,其外饰有透雕的夔纹。此器应系东汉玉 的代表作品,中部的孔径很小,其外的透雕装饰是从夔凤图案演化而成的非动物形图案。

  目前已知的早期玉 为商代作品,其形呈筒状,外饰兽面纹,且有一道横向的凹槽。作品具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带于身的装饰作用。战国时期,玉 变短,外带勾榫,成为纯粹的佩玉,这时还出现了环片状作品。西汉时期,玉 发展为透雕片状,花纹图案日趋复杂,其上多有动物形装饰。东汉时,又演变出透雕长条形佩。

  玉龙螭纹洗

  玉龙螭纹洗,汉,长16.8cm,宽14cm,高2.8cm。清宫旧藏。

  此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

  中国文化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画勃兴,文房用具出现了很多新品种。目前已发现的汉代文房玉器有砚滴、笔屏等。此作品内膛较浅,口又阔,应是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东汉,通高18.6cm,外径12.5cm,孔径2.6cm,厚0.5cm。

  玉璧呈青绿色,为和阗玉,有红紫色沁斑。体扁圆形,上部有出廓,两面纹饰完全相同。璧两面雕谷粒纹,内外缘各饰凸弦纹一周。出廓部分正中镂刻"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字两侧对称透雕独角螭龙,两螭龙嘴部分别吻"长"字的两侧,以阴线饰龙身和身上之勾云纹,螭龙躯体翻卷有致,身下饰卷云纹。璧的外圈边侧以阴文篆刻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诽 m,炎 馕岛纭 如宜子O式,可匹夏商周。 髦时赜校v平恨莫 。 郅鹘姓Z,曰勇  熊。

  末镌"古香"、"太璞"二印。

  汉代玉璧的纹饰、造型和风格突破了以往的传统,采用浮雕、透雕、阴刻等工艺以及在圆形璧外出廓透雕等新雕琢法,增强了玉璧的装饰效果和立体感。

  玉卧羊

  玉卧羊,汉,高3.1cm,长5cm,宽2.2cm。清宫旧藏。

  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玉卧羊形砚滴

  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5.6cm,口径1.6cm。清宫旧藏。

  此羊形砚滴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

  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