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画作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17 | 408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丹崖玉树图轴

  《丹崖玉树图》轴,元,黄公望绘,纸本,设色,纵101.3cm,横43.8cm。

  本幅无作者款印,有元代张翥、陆行直、王国器、徐霖、无名氏等五跋。裱边有明董其昌二跋,清潘亦隽一跋。

  此图虽无作者款印,但时人张翥的题诗中云:“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点明此图为黄公望所作。

  图中山峦重叠,高松杂树遍布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观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溪流 转,云烟缭绕,一派深远优美的意境。黄公望曾谓:“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此图便是以董源、巨然创造的披麻皴手法写成,并以水墨浅绛设色。

  由于是在纸本上作画,作者较其《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绢本作品更充分地发挥了笔墨融合的韵味,用笔松秀,点染随意,潇洒自如,在不着笔处衬出迷蒙浮动的云烟雾气,虚实开合,愈增添了山水的灵秀,故虽崇山满纸而无迫塞之感。王原祁评黄氏画作曾云:“每见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愈廓,意味无穷。”此作堪为代表。

  《过云楼书画记》卷二十一著录。

  江山楼阁图轴

  《江山楼阁图》轴,元,绢本,墨笔,纵162cm,横92.5cm。 本幅无作者款识。

  元代建筑画在继承两宋院体已臻成熟的工整精细的造型手段之基础上,借助元代所盛行的水墨画技法及北宋李公麟一路的白描技法,把建筑画逐步推向纯界画的境界。此幅虽仍将殿宇楼阁融入山重水复的自然景致中,但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建筑本体,山水配景已不复重要,楼宇的描绘细入微芒,建筑画状物精微的写实性达到了极致。

  墨竹坡石图轴

  《墨竹坡石图》轴,元,高克恭作,纸本,水墨,纵121.6cm,横42.1cm。

  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文人墨竹画,是元初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图绘秀石一块,竹二株生于石后,一浓一淡,笔法沉厚挺劲,墨气清润,结构谨严。竹叶自然下垂,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烟雨中挺秀潇洒的姿态。

  本幅左下方高氏自识:“克恭为子敬作。”钤“彦敬”印。右侧钤“清父之印”、“顾氏珍玩”、“吴景旭印”、“仁山鉴定”等鉴藏印6方。

  “子敬”为元初著名学者、书法家龚 。画面右侧中部有赵孟 题诗一则:“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天下几人能解此,萧萧寒碧起秋风。子昂题。”下钤“赵子昂氏”印。从题诗中可看出赵氏对高克恭的墨竹极为推崇,而高氏对自己的墨竹也自视颇高,尝自谓:“子昂写竹,神而不似;仲宾(李 )写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两此君也。”

  著录于《大观录》、《江村销夏录》、《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
  
  渔父图轴 
 

  《渔父图》轴,元,吴镇作,绢本,墨笔,纵84.7cm,横29.7cm。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吴镇善作“渔隐”题材的山水画,传世《渔父图》即有多幅,此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即如此图中所书:“目 波青有o,霜凋魅~ 模糊。千尺浪,四  , 筒相坪J。”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竹枝图卷

  《竹枝图》卷,元,倪瓒绘,纸本,墨笔,纵34cm,横76.4cm。

  本幅自识:“老懒无,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乾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

  倪瓒的《清 阁全集》卷九中有一段著名的《跋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耐览者何……”。观此图,竹干与枝节形态宛然,竹叶偃仰疏密布置得当,生意十足,可知作者并非真的不求形似,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神似,追求笔墨的逸趣,并借以抒发自己的心性。正如倪瓒自己所说:“下笔能形萧散趣,要须胸次有  !”图中用笔峭劲灵动,似懒实苍,实已得墨竹画萧散清逸的旨趣。只有真正做到“胸中有成竹”并辅以高超的笔墨技巧,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艺术作品。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墨缘汇观》卷五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