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画卷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17 | 5082 次浏览 | 分享到:
      《长江万里图》卷

  《长江万里图》卷,明,吴伟绘,绢本,淡设色,纵27.8cm,横976.2cm。

  卷末自题:“弘治十八年乙丑九月望,湖湘吴伟寓武昌郡斋中制”,并有汪尧辰、汪尧庚二家题记。

  此图绘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画中少有的长卷巨制,也是作者在故乡创作的重要作品。

  这一年画家47岁,距去世只有3年。图中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并以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

  画面峰峦起伏连绵,江河湖港气象万千,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及环境而设,点缀于山川湖泊之间。吴伟的山石画法一般受马、夏传统“俱作斧劈皴”的影响,但在这幅作品中,他采用刚健奔放的勾勒与水墨晕染相结合的手法,挥洒纵横,描绘出万里长江的憾人气势,表现了画家以雄强风格取胜的艺术特色,在宋元以来放笔写意一派的水墨山水中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大树风号图轴

  《大树风号图》轴,明,项圣谟作,纸本,设色,纵115.4cm 横50.4cm。

  此图是一幅寓意怀念故国的人物画,是项圣谟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寄托着深沉的哀思。图中近处陂陀上古树一株,参天独立,树下一老人携杖背向而立,仰首遥望远处青山和落日余晖,徘徊行吟,似不忍离去。图右上作者自题七言绝句一首:“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同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古树的形象塑造鲜明独特,背景简炼空旷,像是阅尽沧桑,饱经风雨,树叶虽经霜雪的摧残,飘零罄尽,但是却傲然挺立,有一种不可屈服的内在精神。整个画面包括诗题,给人一种沉郁、悲愤、孤寂、苍凉之感。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明,董其昌作,纸本,设色,每开纵26.3cm,横25.5cm。

  明代画坛流派叠现,异彩纷呈。晚期更有华亭派、武林派等异军突起,影响远泽有清一代。其中,华亭派领袖人物董其昌推崇倡导的摹古风气对后世画坛的影响尤为深刻。对于学习绘画,董其昌认为应先以古人为师,对古人画迹悉心摹写,将其笔墨技法、布局构图于心中融汇贯通,从而得古人笔墨意趣,然后再师法自然,汲取创作灵感。他对自己的主张是身体力行的。 
 

  这套《仿古山水》册共8开,皆为仿唐及宋元诸家如杨N、惠崇、李公麟、倪瓒等的小幅册页,是董其昌仿古一类绘画中不可多得的妙品。董氏水墨山水名重于世,设色山水也别具一格。此册中“仿唐杨N”一开青绿山水,以没骨法为之,丛树峰峦等都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染出,鲜有勾皴,与李思训一派线条硬劲的青绿山水情趣各异。董其昌曾遍临名家画作,而用功最勤的则是元四家。册中有“仿倪元镇”一开山水,构图布局和树、石、山、亭的画法无不毕肖于倪瓒之作,可谓得其三昧,登堂入室。此套册页虽每开均以“仿”字冠名,其实画面却不尽然,因为每幅都有自出新意之处。再以“仿倪元镇”一开为例,与倪瓒之画呈现的寂寥疏淡的面目相比,此图使人感受到的是勃勃生机,这是董氏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识见加以变化而直抒胸臆、独树风标的不凡魅力,后世众多摹古画家始终无法企及。  

  此图册作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董其昌时年67岁。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明,沈周作,纸本,设色,纵36.8cm,横855cm。

   本幅自题:“大痴翁此段山水殆天造地设,平生不见多作,作辍凡三年始成,笔迹墨华当与巨然乱真,其自识亦甚惜。此卷尝为余所藏,因请题於人遂为其子干没,其子後不能有,出以售人,馀贫又不能为直以复之,徒系於思耳!即其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成化丁未中秋日,长洲沈周识。”

  此图为沈周背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图中坡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被焚毁作两段,分别辗转流传,今前一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沈周此幅临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故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重现黄氏原作的重要意义。尾纸有姚绶、董其昌、吴宽、文彭、周天球、谢凇洲诸家题跋。

  《黄流巨津图》页

  《黄流巨津图》页,明,陈洪绶绘,绢本,设色,纵30cm,横25cm。

  《黄流巨津图》是《陈洪绶杂画册》中的一幅。本幅右侧画家自题图名:“黄流巨津”。署款:“老迟洪绶”。“老迟”系其为避清兵于绍兴云门寺出家时所号,可推测此图为陈洪绶于1644年明亡以后所作。

  在不大的尺幅上,画家以滔滔黄河中的一个渡口为描绘对象。画面上,黄河波涛汹涌,数只帆船摇荡于水面,左下角港口中停泊船只数艘。黄河对岸竹林丛生,房舍屋宇隐现其间。

  陈洪绶在明末进京和离京时曾两渡黄河,有感于黄河的雄伟,目识心记,绘就此图。画家着意表现黄河水的雄浑气势,以墨笔勾出浪花,复用白色渍染,用笔较实,线条劲健而略具装饰性,两岸景物相对虚化,使画面构成十分鲜明的虚实对比。此图可谓古代画水作品中颇具特色的一幅佳构。

  《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

  《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明,仇英临绘,绢本,设色,纵33cm,横723cm。 本幅款署:“吴郡仇英实父堇摹”,钤“实父”、“十洲”印2方印。

  此幅为仇英的摹古之作。仇英中年以后,曾先后在大收藏家周凤来和项元汴家客居近20年,得以广泛观摩宋、元名迹,摹古技艺精深。

  《中兴瑞应图》卷为南宋萧照所作,取宋高宗赵构即位前的种种瑞应传说为内容,根据曹勋辑“瑞应诸事”所写赞文描绘而成,是一幅歌颂赵构重建王朝的作品。原作共12段,曾藏于项元汴家,仇英因此得到观摩机会。此卷临本共4段,用笔粗健,设色精细,图中建筑的比例、形象、风格以及细部都极其忠实于原作,再现了萧照绘画的神髓,可谓“下真迹一等”。也有古建筑研究专家认为仇英的楼阁画只是在临摹宋画时才有出色的表现,而其自己的创作则逊色一筹。

  沛台实景图页  

  《沛台实景图》页,明,唐寅作,绢本,水墨,纵26.2cm,横23.9cm。 
 

  本幅作者自题并书七言律诗一首:“正德丙寅,奉陪大V宰太原老先生登歌 台, 和感古佳 KD其景,呈茂化W士 教。唐寅。‘此地曾 王 巡,比 睹帝王身。世 邑改井 存,碑勒 歌字失真。仗Ξr冀亡命,入 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钤“唐居士”。另有安岐、吴 等人收藏印记。

  唐寅在题诗中讲述了绘制此图的原由。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唐寅36岁时,陪同大学士王鏊游览沛台后绘此图,并赠茂化学士。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  

  唐寅此图纯用水墨,完全是纪实写生之作。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远景一角山林,雾气沉沉,墨色湿润,与近景相比较,虽有近大远小的区别,但在空间位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处理的独特理解。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