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概况7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19 | 54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舆论上的争议和讨论

  自从港台音乐进入内地,便引发了一系列的议论。1980年,音乐界曾召开过著名的“西山会议”,专门对当时的抒情歌曲问题进行了议论。1980年7月28日《北京晚报》发表了《“抢救”历史》一文,为《何日君再来》辩解,认为需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由此引发了一场涉及面颇广的讨论。这场讨论各方立论不一,坚持己见,最后基本上不了了之。

  此后,随着流行乐日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讨论和批评时而可见,如1981年《歌曲》上连载的《漫话港台歌曲》,即是较为系统地体现了基本否定港台流行歌曲的看法。1983年底,音乐界又就流行音乐的状况组织了多次讨论。鉴于“流行音乐”名称给人以关于30年代音乐的联想,理论界中一些倾向于允许流行音乐发展的人在1984、1985年间提出“通俗音乐”的称谓,以代替“流行音乐”一词。同时,所指称的也扩大到包容传统创作手法而广泛流传的歌曲作品。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争议或讨论大都仍停留在观念上。争论的焦点是允许不允许流行音乐存在的问题,衡量的标准也多以道德标准为主。在流行音乐日益商品化的现实前,舆论界对其施加的影响日益减弱,至1985~1986年间,对流行音乐理论上的研讨基本陷于停滞状况。

  (五)、流行音乐市场的活跃及内地流行音乐创作活动的兴起

  1984年始,全国音像业取得了令人吃惊的发展,各地音像公司纷纷成立,不下数百家。由于没有有效的行政及法律管理措施,流行音乐获得了畸形繁荣的契机。流行音乐制品销量猛增,已经占据了音像市场的主导地位。

  以新兴的音像产业为核心,创作、编辑、录音、出版、表演人才纷纷聚集,从中产生了日后活跃于流行音乐市场的一代人物。内地较早活跃于音像界的作者如前所述聚集在广东。1985年,广州举行了“1985红棉杯羊城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开了流行音乐大奖赛之先声。

  在北方,以国际声像艺术公司为基地,聚集有李黎夫、徐沛东、温中甲等作曲家。以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为基地,则有金巍、陈哲、苏越、郭峰等词曲作家。郭峰于1985年已创作了《我多想》,成为最早成功的流行音乐作曲家之一。

  在北京,同时已有了一批摇滚乐爱好者,其中有崔健、孙国庆、秦奇、丁五、王迪等。1984年,崔健与刘元加盟“七合板”乐队演唱摇滚乐,其后又组织了不同的组合从事摇滚乐的演唱。

  1985年,国际声像艺术公司组织了《南腔北调大汇唱》及《民歌大汇唱》,金巍编写了《40首民歌大联唱》盒带。流行音乐形式至此已成为具有控制市场实力的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