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雕像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07 | 49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彩马

  三彩马,唐,高72cm。

  马四足直立,头戴笼套,马鬃短齐,颈后部有一长绺,扎尾上翘。头、胸前、臀部后革带上悬挂饰物,饰物外为圆形绿叶,内有一似青蛙的动物。四蹄下底板印刻鸳鸯图案。马全身白色,鞍鞯及饰物施绿、褐色釉。

  与汉朝相同,唐朝在夺取政权后因要抗击北部各少数民族的侵扰,特别注意对马的驯养。此外,唐朝还训练了一批舞马,专供人们休闲娱乐。所以唐朝艺术品中表现马的题材比比皆是。这件唐三彩马昂首挺立,英气勃发,大有奔腾万里之势。其英武之姿正是盛唐昂扬向上之精神的具体体现。

  唐三彩骑驼陶俑

  唐三彩骑驼陶俑,约盛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高74cm、宽54cm。

  骑驼俑头戴唐人高踣圆头巾子幞头,深目高鼻,络腮胡。身服折襟窄袖、开 过膝的胡服,下着 ,脚蹬高靴。骑双峰驼,手扶前肉峰,肩负一猴,抬头张望。骆驼昂首引颈,作嘶鸣状,四腿肌肉起伏,似有弹性,四足前后错落,作欲起步状。俑深目多须,为西域康国人形象。康国人善商贾,唐代强盛,于西域(新疆)各地置都护府,使汉代开拓的自长安京都经河西走廊、直至中亚各国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骑驼陶俑塑造了盛唐时西域康国人东来中夏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在我国经商之暇,戏猴、骑驼漫游情趣。

  三彩釉配色自然,清丽匀净,俑和骆驼分别以深、浅的赭黄色为主色调,俑的折襟、衬衣和骆驼的头、颈及四腿的绒毛施以浅黄色釉,色彩对比鲜明而不强烈。双峰肉鞍披垫以绿、赭、黄三彩釉色,清丽而不浮华。釉色焙烧匀净无瑕疵,显示了我国唐三彩技艺之精湛。三彩骑驼陶俑的塑造艺术和三彩釉的烧制技术都达到了极其娴熟的高度,属国家珍贵文物。河南洛阳出土。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

  铜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五代,高38cm,宽30cm。

  观音头戴双层宝冠,宝缯在耳后扎花结下垂,长方形脸,额开天目,细眉,双睛微闭,嘴角略呈笑意,大耳下垂,饰耳 。颈有3道弦纹,胸饰璎珞,上身披帛,下著大裙,正中两手合十,左右各有手臂20只,手心有眼,手中分别持念珠、宝瓶、盾牌、莲蕾、宝镜、法螺、法轮、弓、杵、碗、禅定佛、日、月、印(印文为大吉)、杨柳枝、 索、箭、环、骷髅、摩尼宝珠、宝塔、经箧、经卷等法器。倚坐,台座已失。

  千手千眼观音为六观音之一,其形象至迟于唐朝已经出现。现今发现最早的此类造像可能是河南洛阳龙门东山擂鼓台北洞的八臂和四臂观音,其上方小龛有武周大足元年和长安元年(701年)题铭。千手千眼观音在四川安岳卧佛院、安岳圆觉洞、安岳千佛寨及重庆大足石刻等唐、五代、两宋时期佛教造像中为常见的题材。较为流行的样式有两种:一是刻出千手千臂,每只手中刻绘一只眼睛;一是正中两手合十,另外左右各有手20只,每只代表25手,合数为千。千手千眼观音因眼多手多而被佛教徒们认为更易体察民情,具有大慈大悲心肠,故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