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广西文场概述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08 | 39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叫“文玩子”、“小曲”等。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尤其是桂林、柳州、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曲艺形式。

  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浙江一带的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在流传中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并受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至清末逐渐形成了以桂林方言演唱的、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

  它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演唱形式为数人坐唱,有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根据唱本中的人物来决定演唱人数,每人承担一个角色。每个演唱者还要兼操一件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扬琴,另有琵琶、三弦、二胡、笛子、云板、碟子等。也有化妆、穿戏装演唱的,叫“文场挂衣”。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场进入剧场走上舞台,表演形式出现了站唱,即演唱者一人手执云板或碟子击节演唱和配以小乐队伴奏和有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走唱”。

  广西文场的音乐唱腔分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有[越调]、[丝弦]、[南词]、[滩簧],俗称“四大调”;小调有[叠断桥]、[剪剪花]、[寄生草]等近50首。所唱曲目内容多取自明清的传奇小说。如《玉簪记》、《白蛇传》、《西厢记》等。近年来创作了一些歌颂桂林山水风光的抒情小段,如《画中游》、《仙境怎比我桂林》、《七星夜游》等。  
  广西文场艺术流派的形成,基本是以专业和业余不同的演唱风格而划分的。文场早期的职业艺人多为盲人,他们结合组成“玩子班”,或受雇为某一家人演唱,或拉着胡琴走街串户卖唱,他们的唱腔朴实无华,被称为“瞎派”。一些志同道合的业余文场爱好者则组成“玩子馆”或“文场社”,他们自唱自娱,并共同切磋技艺,唱腔追求华丽多彩,被称为“光派”。广西文场历代著名唱家有李子忠、金紫臣、王仁和、刘玉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把曲艺艺人组织起来,于1962年建立了桂林市曲艺队,其中亦有文场艺人加入。为了发展广西文场艺术,招收培养了新的一代文场演员,他们在王仁和、刘玉英的传授指导下取得很大成绩,著名者有何红玉、陈秀芬、阳继福、李伟群等。

  今天,广西文场伴随着美丽的桂林山水,以其传统的艺术魅力,以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手段,展现在文艺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