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曲艺的本质特征及其艺术构成要素
来源: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09-04-08 | 62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同音乐用节奏与旋律表现情绪,舞蹈用形体动作展示思想,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如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当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因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是“口语说唱”,所以曲艺的艺术形式相对地比较简单:由一人或几人说演;或者由一人或几人演唱,辅以小型乐队(往往是三、五件乐器)伴奏。又因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所以其表演方式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间以第一人称的模拟代言。这样,在舞台表演上便体现出“一人多角”、“跳出跳入”、“一人一台大戏”的特点。从而与戏曲、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角色扮演式表演”大异其趣,即所谓“说法中现身”与“现身中说法”之别。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通常把曲艺的“说唱”表演划分为诸如说的、唱的、夹说夹唱和似说似唱的四种情形,但“说唱”作为曲艺的表演特质,其“说”既不同于日常的说话,“唱”也有别于唱歌与唱戏。它是有较强节奏与韵律要求的艺术化的“说”,和将传声表意置于首位的字正腔圆的“唱”,亦即是所谓“唱着说”与“说着唱”的有机结合。

  口头语言“说唱”的表演特质,决定了曲艺的文学脚本在语言风格上必须口语化,情节内容必须吸引人,音乐唱腔必须适宜于叙述,并且唱腔曲调可以反复使用,辅助性的表情、动作和舞蹈身段又必须是为“口语说唱”服务的。所以,通常又把文学、音乐和表演视为曲艺艺术构成的主要因素。曲艺因此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

  曲艺文学作为一个概念术语,泛指曲艺的“说唱”脚本及其创作。是一种专供曲艺的“说唱”表演或依曲艺的“说唱”表演需要而创作的文学样式。依曲艺的表演需要,一般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叙事或描写,属于以“叙事体”为主的文学样式。

  由于各个曲种的表演样式有别,体现在脚本样式上,就有散文体、韵文体、和散韵相间体之分。如评书和相声属于散文体,快板、快书及各种鼓曲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和四川清音、广东粤曲的文字脚本属于韵文体,长篇鼓词和长篇弹词的文字脚本则属于散韵相间体。同样是韵文体式的曲艺文学,因为语言句式的区别,还可细分为以七言上下句式为主的和以长短句式为主的两种体式。但无论何种文学体式,均有长、中、短不同的篇幅。又绝大多数是采用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如蒙、藏)创作并说唱。俗语、俚语、歇后语及鲜活的民间掌故,均是曲艺文学语言的活跃因素。特别是对于长篇曲(书)目的文学而言,除了文体与语言的独特性外,人物塑造的鲜明性和故事情节的悬念性,包括语言风格的趣味性,向为曲艺文学的艺术优势之所系。而曲艺“说唱”的现场性与演唱的风格差异,还往往使得曲艺文学在诸如情节、人物、细节及语言表述包括主题提炼上,同一题材甚至同一曲(书)目之间,也存在着十分活跃的变异因素。这一点也与历史上曲艺文学创作的艺术生产方式紧密相关。

  因为曲艺文学创作在历史上主要表现为口头创作、口头表演、口耳相传。艺人即演员通常也是作家。这样,较少固定脚本,并呈现着“一遍拆洗一遍新”式的多度创作及加工修改的特点。在许多评书评话中,由于口语说表的需要,语体上不仅兼有叙事和抒情,而且多议论与说明,所有的文学手段均以顺应口头说表而存在。曲艺音乐是曲艺艺术构成的重要方面。

  由于曲艺的绝大多数曲种是演唱的,音乐性因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曲艺音乐的内容包括包括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它是一种叙述性很强,且为“说唱表演”服务的音乐形式,所谓“音乐的节奏不能破坏语言的节奏,旋律的完整不能影响语意的完整”。其基本形态,按不同曲种音乐结构归类概括,可以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其中板腔体是以板式变化的手段来演唱故事;曲牌体是依内容的表达需要,将多个曲牌联缀起来演唱故事。这两种唱腔一般都有相对相对固定的曲头与曲尾,中间联缀的曲牌比较灵活;在曲牌体中又有以单曲反复来演唱的,称“单曲体”,主要用作抒情咏物和写景类的内容,但具体的演唱中变化也很丰富,单曲反复而不单调呆板。相应地,伴奏音乐主要为演唱服务。

  如同唱腔音乐的追求“字正腔圆”和“声情并茂”那样,伴奏音乐则强调一个“伴”字,讲究“托腔保调”。演唱忌讳吐字不清,伴奏忌讳忌讳喧宾夺主。曲艺的“说唱”是通过“说功”和“唱功”,包括表情动作、身段舞蹈等辅助表演的“做功”来完成的。其中“说功”讲求吐字、摹神、使噱、变口、贯口、批讲、口技等功夫的运用;“唱功”讲求行腔、送字、传声、抒情、酿味等功夫的运用;“做功”则讲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及点到为止的传神示意。使用的道具,或以鼓、板等乐器兼用,或以扇子、醒木、手帕充任。其中,虚拟示意表演的写意性很强,所谓“转一个身十万八千里”,“换一副相老叟成孩童”。但无论怎样“做”,都要求不使其破坏听众对“说唱”的“听觉”欣赏,分寸感要求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