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箱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威景文化公众号
网络侵权我们应该怎么做?
来源:腾讯反思媒体 | 作者:sfeweb | 发布时间: 2014-06-12 | 25913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晞老师说到的摘抄问题,应该怎样去摘抄?从传统角度来说,只要在网络发行、传播信息,就应该取得别人授权。在微信上传播信息,咨询过别人方可发布。关于对图片的使用,我们事务所的公众号是我管理的,我不准他们到网上搜任何一张图片,万一被图片公司找到你多尴尬。

黄晞:(《壹读》新媒体副总监):我属于一线新媒体工作者。我所经历的,一方面是亲身感受到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论是自家的内容还是同行的内容,都很难甚至没法进行保护;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非常困惑,因为我们的操作中也潜藏着很多不合适的作为,如同刚才徐潜川提到的,现在是一个“共罪结构”,没有人能说是清白的。

之前我在公关公司做企业微博,非常典型的问题是随便下图片就用。企业需要用非常好的图片吸引大家的关注,做主页君的同事就一顺手自自然然地上百度、谷歌搜一下,把图片复制下来就发布出去了。整个行业里大家是这么做的。后来出了一个事,一个图片原创者发现企业微博使用这张图片,就把那家企业和运营方两个公司告上法庭。一张图片判赔了十几万元。此后,我们单位对图片使用就限制得非常严苛,一定要从购买的图库选择。可新问题又出现了,一来没有直接上网搜索来得快,而且选择性非常少,工作受到约束。

离开公关公司到进入媒体,发现这个问题依然严重。媒体官微的运营者都是很随意地在网上搜索图片。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媒体微博的商业维权意识不够强,认为能在网上搜到的就是免费的、就能裁掉别人水印随便使用。一些稍稍有意识的,有可能会写下来源,写作者,期望用这样的标注形式减少自己内心的罪恶感。

前段时间有一个事件,《怀孕日记》这组由丈夫记录太太从怀孕初到生产每一天的图片在网上一下就火了。微博、各大门户转载量非常大。到了当天下午,原作者,即这位丈夫摄影师魏尧就发出了声明,他表示把这些图片只授权给一两家图片网站,并没有授权给其他网站转载。他还点名了几家知名媒体的网站和微博:作为有公信力的媒体使用我的图片,第一没有征询我的意见就粘过去使用了,第二还没有标明出处和作者是谁,这是对原创者极大的不尊重。当时我看见这则声明还和同事说,庆幸我们没有因为感动就直接转载,这事也提醒我自己和同事在网上选取素材要更加谨慎。

到了微信时代,《壹读》有一栏目“壹读精选”,其实就是网络版的摘抄,会推荐我们在其他媒体上和平台上发现的优质文章。我们的初衷就是把有质量的好文章分享给大家,分享意味很浓,但因为精力有限、也没有微信转载支付稿酬的这笔预算,在一开始我们也出现过问题——被转载方并不会因为我们初衷是好就同意,哪怕我们有加上清晰的出处和署名,欠缺了询问这一环节,对方依然会觉得不受尊重。所以现在我们会通过2种方式解决:一是和一些大平台做合作,希望他们能够授权我们转载;二是和单独的原作者、原始平台直接沟通,确保获得他们的同意,并且一定要他们切实答复能够转载后,我们再放到微信上。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自己原创内容的保护,想办法在长微博图片里加水印、打二维码、在文中不断植入“壹读”、“壹读君”这样的字样。但保护它们依然很难,比如长微博被转载时他们就把底部的二维码给拿掉了。门户网站或者新闻综合类的网站其实也有“文摘性质”,像财经网也是经常抓取其他文章放在网站上,虽然没有给我们打招呼吧,但他们好歹是写明了出处的。前段时间领导跟我讨论,能不能在文章某些段落某句话中间加上我们的标志“壹读出品”,不断强化。我及时阻止了他,因为这实在太影响阅读感受了,只能再想办法。所以说怎么在能被轻易复制的环境下保护原创内容,还需要不断想办法,大家都不容易。以上就是我在具体操作中的困惑,谢谢。

徐晶:建议在行业内形成一些明确的规范指引

徐晶(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我今天不是作为律师来讲自媒体、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而是作为新媒体的一个运营者来讲我们的观察和遇到的问题。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一个天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今天来谈新媒体?这是因为天同在法律圈里比较特殊,我们在专业上居于领先地位,且一直跟全国的律师界、实务界进行广泛交流,包括每个月举办天同开放日等,使我们跟全国法律人有非常深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之下,新媒体对我们的意义也尤为重要。

今年年初我们决定做微信公共帐号, 斟酌之下选择了“天同诉讼圈”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它不仅是天同的官方微信,更要成为爱好诉讼和爱好法律人群的共同的圈子。我们也始终让自己站在一个行业的高度上观察诉讼行业,不断地思考我们能为整个中国诉讼事业的发展提供什么,哪怕是点滴细微的推进作用。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号运营两个多月,粉丝增长很快,现在快3万,还算不错。我想这跟我们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我们愿意花很大的精力挖掘真正内在的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行业人。

我们也尝试了很多创新,比如“天同码”,是天同知识管理团队效仿英美法“钥匙码”,对诉讼案例梳理编辑出来的“纯干货”,我们通过诉讼圈平台每周推出,分享给同行朋友。天同所每天的“下午茶”时间会讨论法律疑难问题,我们将讨论、思考、研究的成果形成文章,通过“天同下午茶”栏目发送出去。此外还有“律政剧场”、“诉讼技艺比拼”等等各类型的原创栏目、互动栏目,形式都活跃新颖,挖掘了很多内容。但我们目前也并非纯原创,也会在一些报刊、网络渠道发现非常有价值的跟诉讼相关的内容,摘编整理给大家。

读者留言

  请不要发表违法违规言论